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加大,广大公众不扎堆、不聚集,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进入室内公共区域,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等防疫措施,佩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病毒感染风险。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预计公园景区人流密度增大,旅游安全风险上升。请广大公众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根据疫情传播及天气情况合理规划出行安排,选择正规景区游玩,严格遵守景区、游乐设施安全规定,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探险、水上等高风险项目,身处陡坡、高台、水边等危险区域要注意周边环境情况,看护好随行老人、儿童,防范溺水、摔伤等安全事故发生。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公众出行增多,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请广大公众及时关注天气、路况信息,尽量错峰出行。长途驾车前务必保证充足睡眠,杜绝疲劳驾驶。在高速公路行驶,要保持安全车速、车距,切勿随意穿插、占用应急车道。在山区路段行驶,要注意靠右行驶,不可逆行、不可随意超车,停车时要拉好手刹,防止溜车。
5月份,气温持续升高,雨量增大,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风雹、地质灾害数量较1至4月份明显增多。请广大公众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避免在强对流天气外出,户外遭遇恶劣天气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躲避,不要在危墙、老树、广告牌下方等危险区域停留。降雨天气或雨后进入山区,要注意路边、景区岩体情况,防范落石伤人事件发生。
5月份,受天气条件,“五一”假期,生产、建设活动活跃等因素影响,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增大。夏季,有限空间中毒窒息、触电、土方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将进入高发期,生产经营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加强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教育,督促作业人员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有效遏制夏季高发事故的发生。
5月份,气温上升,居民生活、商业经营用电量增大,杨柳飞絮影响仍然较大,踏青野炊、施工等户外用火行为增多,火灾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请广大公众注意家中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长时间离家要注意关闭电源开关、燃气阀门,及时清理室内、楼道可燃堆物,防范火灾事故发生;请公众加强车辆安全检查,做好车辆保养,及时更换油路、电路系统老旧部件,不要在车内存放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降低车辆自燃风险。公众进入郊野山林,请严格遵守防火安全规定,严禁烧烤、野炊、吸烟等违规用火行为,防范森林火灾发生。
安全隐患排查
负责人、班组长、安全员联合排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保证节前各环节安全无隐患。
配电房
1. 配电房进出口是否堵塞;
2. 配电房内是否堆放易燃杂物;
3. 配电房内各配电箱标识、指示是否清楚;
4. 配电箱各类设备外观是否正常;
5. 进出线路是否整齐,线槽是否盖好;
6. 消防器材是否正常、布置是否合理;
7. 绝缘区域绝缘部分是否良好;
8. 配电房采光与通风设备是否正常、有效。
厂区环境
1. 厂区通道是否堵塞,有无障碍;
2. 各类通道地面是否平畅,并符合人、车进出要求;
3. 下水沟是否畅通,有无堵塞;
4. 厂房周围各类管道是否埋压、畅通;
5. 各类管道是否损坏、泄露;
6. 水沟是否有废化学溶液或污秽物;
7. 各类管道走线是否凌乱、接头是否松脱;
8. 各类管道、线路是否安排合理、正常;
9. 厂区各类电线、灯光是否正常;
10. 各类标识是否明显、清楚;
11. 各类车辆停靠、杂物堆放是否规范齐整。
车间环境
1. 通道是否堵塞;
2. 通道是否平整、无障碍;
3. 通道是否脏乱、油滑;
4. 出口指示、标识是否正常、清楚;
5. 门、窗是否正常无破损;
6. 各车间通风状况是否良好;
7. 各类通风装置是否正常有效;
8. 各类给排水装置是否齐全、完好;
9. 各类阀门是否正常有效;
10. 消防设施分布是否正常、并符合消防管理要求;
11. 各类标识是否清楚。
车间线路
1. 开关有无裸露线头;
2. 线路是否规范、固定好;
3. 线路是否靠(贴)近高温物体;
4. 线路是否被埋压、浸泡;
5. 开关是否堵塞、螺丝是否松动;
6. 开关是否固定、外观有无破损。
仪器设备
1. 各类指示、标识是否正常、清楚;
2. 各类仪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3. 各类仪器、设备保护装置是否合理有效;
4. 有无安全操作指引;
5. 设备、仪器是否堵塞;
6. 设备附件如平台、金属架、绳等是否符合要求;
7. 有无维护、保养、检查记录。
危险化学品
1. 化学危险品有无物品标识;
2. 堆放是否分类、分开;
3. 堆放是否稳固、无超高、无倾斜;
4. 有无防漏措施、应急方法;
5. 使用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6. 使用后的化学品装置、器具有无按要求进行规范处理;
7. 使用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8. 使用过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9. 有无储存、使用等管理制度;
10. 有无应急措施。
仓库
1. 环境、建筑是否符合仓库要求;
2. 物品是否分类、分开、分库存放;
3. 物料摆放是否整齐、合理;
4. 物料堆放是否超高、三距是否符合要求;
5. 有无温、湿检测与控制;
6. 物料有无标识,标识是否清楚;
7. 仓库是否定置管理人员;
8. 有无消防器材,器材分布是否合理;
9. 消防器材是否正常有效。
二、根据生产安排召开全员节前安全教育培训会
一、常见的八大危险
1、违章操作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移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等。
2、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作用失效,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灌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观望。
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拦、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7、不佩戴劳保用品
麻痹大意,盲目自信,本该佩戴劳保用品才能作业的环节,未佩戴劳保用品就进行作业。
8、不安全装束
在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二、十四项排查重点
一、生产现场有否“三违”现象
■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 员工现场操作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同行业员工劳保用品配备和使用有不同的规定,如建筑工人要配备和使用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粉碎工要重点配备和使用防尘毒口罩,钳工、机床工重点配备和使用防护皮鞋、防护眼镜等。
二、车间、仓库环境是否整洁,物资堆放是否有序
■ 如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曝晒、倒立,两种气瓶不能同库存放(通风较好的宽敞场所,可相距5米以外堆放)。(关注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实务平台,可进行隐患排查训练,有图有依据,有气瓶专篇)
三、危险物品管理是否规范
■ 剧毒品、爆炸品的管理是否做到“五双”,危险化学品是否专库存放,危险化学品是否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关注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实务平台,可进行隐患排查训练,有图有依据)
四、重点项目、重点设备设施是否安装安全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
五、使用动火是否经过审批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六、高空悬挂和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有无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 如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确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等。
七、车间、仓库、员工宿舍的设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八、车间、员工宿舍是否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器材设施是否按规定设置
■ 1、厂房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应少于2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1个: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 2、厂房疏散通道包括楼梯、走道和门:
疏散楼梯宽度不少于1.1m,走道的宽度不少于1.4m,疏散门的宽度不少于0.9m且门要向外开(当人数少于50人时,可以适当减少,但门的宽度不少于0.8m)。楼梯、走道应安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 3、消防器材:
灭火器要按照企业场所危险等级配置。在配置灭火器时要根据企业生产性质选配,如石油化工场所应配置泡沫或ABC干粉灭火器,精密仪器应选配气体(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其它场所配置ABC干粉灭火器为宜。(关注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实务平台,可进行隐患排查训练,有图有依据)
九、通风除尘是否达到要求
■ 生产过程中有产生微量热量、蒸汽、烟雾、粉尘的车间,是否有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换气;比较严重的车间,是否有采用机械通风排除有害物。
十、电气设备及安装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安全条件,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或用电的器件
■ 1、输配电线路:甲类厂房、库房,甲乙类液体、气体储罐与电力架空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丙类液体储罐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2倍。厂房内电线不能乱接乱拉,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 2、配电房的长度大于7m和建筑面积大于60m时,应设2个出口;配电房的门要向外开;配电房的窗户,应采取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 3、电气设备要接地。
■ 4、危险物品生产、存储场所的开关、照明等电器设备应采用防爆装置,电线应穿非燃管保护,仓库白炽灯要在60w以下(严禁使用普通日光灯)等。
十一、特种设备是否有有效的安全使用证
■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使用,必须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登记、检测检验,并取得使用证。
十二、重大危险源有否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
十三、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落实到位
十四、其他需要检查的方面
■ 1、建设项目有否经过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
根据规定,需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一是矿山建设项目,二是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三是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高危险行业的建设项目,四是属于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五是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建设项目,六是对国家、地区经济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七是国家、行业另有规定的建设项目,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认的其他具有较多危险或危险程度较高的建设项目。审查的步骤分为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
■ 2、高危企业有否按照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指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单位,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企业,以及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 3、员工是否有超时间劳动。
■ 4、有否根据行业的生产特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和整改工作,如制革企业喷光车间的安全状况,高危企业是否安装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等。
■ 5、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有否持证上岗,员工有否经过“三级培训”。